【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京津科技谷:奋楫逐浪,奏响协同发展“奋进曲”!

时间:2024-05-14 10:55:20

早春时节,草木初萌,万象更新。

2014年2月26日,十年以来,京津科技谷始终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打好“融入”牌、唱好“对接”戏,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冀产业项目转移,积极推动创新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描绘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产业转移“一盘棋”打造协同发展新格局

坐落于京津科技谷产业园孵化器的融科联创(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服务器定制化生产高新技术企业,最早于2012年在北京成立。2018年,随着企业发展战略需要,拟投资新建生产中心和运营中心,在多方考察过程中,京津科技谷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交通、产业、空间等优势深深吸引了企业,最终选择将总部基地落户在园区。

深耕园区六年以来,融科联创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迅速增长,2021年,年产量20万台的服务器定制化智能生产中心竣工投产,业务覆盖云计算数据中心、高校AI教育、冷冻电镜生物分子研究、基因测序、广播电视录播系统、铁路智能安检、人脸识别、高性能计算台、自动驾驶、无人配送车等行业应用方向,并在北京、杭州、深圳、西安、新加坡等地设置业务机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公司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公司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也对北京销售中心起到了强大的后端支持作用。相比2018年,企业产值实现了近7倍的增长,在市场拓展、产能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融科联创市场部经理米欢表示。

十年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种子在京津科技谷结出累累硕果。园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拓信息资源,吸引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项目落地发展,累计引进北京项目371个,投资额超80亿元,河北项目57个,投资额超10亿元。

政策赋能“加速度” 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天津市持续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等多项助企政策,通过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发展,这也为天津铭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河北铭捷是一家从事静电旋转雾化器及其柔性机器人喷涂系统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企业因扩大产能发展需要,在京津科技谷设立总部基地,成立天津铭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高端智能雾化系统设计制造厂商。六年以来,公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用户在京津冀地区迅速拓展,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远销墨西哥、泰国、印度、摩洛哥等国家,为全球超过500家企业提供了上千套高性能涂装系统设备。

政策好方能释放企业新活力。“签约落户以后,20%的原河北公司骨干也随迁到了武清,这些人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各方面。在京津科技谷,企业自主申报认定A、B、C三类人才后,可顺利解决职工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等方面后顾之忧。现在来面试的求职者中,来自京津冀地区的高学历、专业性人才越来越多。三地通勤便捷高效,业务往来日益密切,便利的条件为企业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铭捷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京津科技谷把服务企业和落实惠企政策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不断提升惠企工作效能,持续开展“产业对接+金融助推+圆桌会议”三位一体开放式场景撮合对接会每年4场,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用工招聘等活动每年20余场,精准帮扶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发展。

产学研“提质增效”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建好承接台,不仅要在吸引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更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优质科研资源。京津科技谷坚持创新引领,通过与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洽谈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科亿宏智能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位于京津科技谷加速器1号楼,由河北工业大学注册成立。走进企业展厅,仿人背抱护理机器人、过床转运机器人、智能护理床等产品令人眼前一亮。通过系统研究护理装备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河北工业大学“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郭士杰教授团队研发了失能预防训练、健康管理、日常生活照护等系列智能化康复养护装备产品,为养老护理提供了全流程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我国养老护理装备的技术水平与智能化程度,项目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养老护理智能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性能触觉传感器被列为35项国家“卡脖子技术”之一的前沿专利技术成果。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二级医护装备资质证书,预计今年五月投产,年内即可初见成效。

“2015年,河北工业大学与京津科技谷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产学研共建基地。基地位于京津科技谷加速器的1、2、7、8、11号楼,建筑面积约1.6万平米,教育部‘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首批入驻园区的科研台。学校一期选派一个国家级技术转移台和五个省部级科技研发台入驻基地,建立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清分中心,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院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地负责人庄福成教授介绍。

经过九年的实践和探索,基地总结出一条“校地共同建设科技台、科技台产出科技成果、科技成果集成注册研究院(所)、研究院(所)转化孵化科技企业、科技企业规模产业化推广”的完整科技产业创新链条,实现“自主造血、良性循环、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此外,园区企业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天津工大航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人才“活水”润泽发展“沃土”,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集链成群” 工业经济迸发新活力

作为京津科技谷节能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天津欧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近些年发展势头愈发强劲。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热交、钣金、分装、发泡等多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不停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一台空调设备陆续下线,经过检测、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宏图愈发明晰,航天科工集团决定乘势而动,与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天津欧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建成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装备及专用空调的研发、制造基地,专注于国际领先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多联式中央空调系统、精密机房中央空调、GSP专用空调机组、水冷冷水机组等研发生产。

谈到当初的选择,天津欧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鄢先亮有着切身的感受,“近些年,京津冀三地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发展不断推进,武清区多家链上企业,为企业间加强优势互补、合作对接提供了机遇。目前我们与意利达、科禄格等全区多家企业都有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生态,去年企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税收650万元。一直以来,园区管委会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完善配套功能,让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间,京津科技谷已形成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同力恒业科技、铭捷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欧科空调、中航工业大起空调、华赛尔传热设备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天津工业大学国家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美国埃尔泰克先进材料集团、中和胶业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企业间整体合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恢宏画卷,也昭示着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京津科技谷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机遇,以“三量”为抓手,以“三新”为目标,赋能聚力、实干奋进,为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贡献蓬勃力量。


标签:

来源:今日热点网
0
上一篇:连起企业管理(山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5000万天使轮融资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