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姓“公”自然不假,但在可操作的制度设计中,对公共资源的处置权力一般都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一些官员正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让私人会所落地历史建筑、公园等独占性、垄断性公共资源。(《新华网》,11月3日)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会所越建越多,有些党员干部经常出入会所,“会所歪风”正成为侵蚀党员干部的一种新型腐败。由于会所具有隐蔽私密、缺乏监管的特点,容易滋生变相的腐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会所腐败刻不容缓。
私人会所姓“私”,但是为何屡屡落地于历史建筑或者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官员,他们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随意改变公共资源的性质,为会所进入公共场所架起桥梁,将公共资源部分或者全部变成了私家资源。
整治“会所歪风”,要动真格求实效,依法依规整治,让党员干部真正管住自己的腿,管紧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自觉远离。要斩断贪腐者与灰色会所之间的利益输送非法链条,即要管住管好公共权力、人民的钱袋子等国家公器或公共资源,不至于沦为个人非法牟利的工具。还要各个击破,一抓到底,既要盯住党员领导干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也要规范私人会所经营,取缔不合法私人会所。多措并举严肃清理整顿私人会所,让行动不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从而消除公众担忧。
反“四风”不能一蹴而就,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也需要常抓不懈,要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常杀回马枪、常回头看,防止会所被禁后变换形式、死灰复燃。要真正明白只有在广大群众的有力监督下,在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严肃执纪中,“会所”才能无处遁形,歪风才会无处藏身。(文/李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