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年轻干部抱怨,听说他在“大衙门”从事人事工作,七大姑八大姨便纷纷来电、来见。嘘寒问暖之外,无非是求他照顾弟弟妹妹,“安排一下工作”。对此,他感觉压力很大。一口回绝,面子上过不去,而若违心答应下来,法纪的红线又碰不得。一来二去,被乡亲们说成“忘恩负义”,令他苦恼不已。(《新华网》,1月16日)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确是人之常情。可以说,适当地帮衬一下乡亲,尽在情理之中。但党的纪律和规矩在那放着,如果逾越法纪,无原则、无底线的“帮忙”,那是万万不可取得。因为,那种不忘本只是没忘小写的“本”,却把大写的“本”彻底抛到了脑后。那么,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不“忘本”呢?
要始终保持本质不变。党员干部的本质应当是“实事求是”。当然实事求是之下,一个人也可能说错话,但不会说假话;会干错事但不会做假事。虽然认真了或许就有些不通人情、不合时宜,但终究还能得到别人理解。有过错但不至于造成罪过。走的是正道,虽然是走的慢或摔跟头,但不是在歧途上。怕就怕那个难得糊涂。一糊涂,走到了歧途上,看起来春风得意马蹄疾,实际上是被群众抛弃了。假话假事,实质骗的还是自己。把自己骗糊涂丢了大写的“本”,还能不犯事?
总之,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民”。无论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还是开展工作、落实措施,都必须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要带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回报社会、回报群众的神圣责任,支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文/李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