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削减文艺评奖六成以上“热闹的评奖”不再有,在中国文艺界,立奖、评奖、颁奖似乎已成一种风气,“热闹的评奖”愈演愈烈。今后,这一现象或将改变。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26日在长沙举行的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透露,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并取消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评奖项目。据公开资料显示,顶着传统官方头衔文的艺奖项有茅盾、冰心、老舍、鲁迅文学奖等,各省市区县、协会、行业、高校等设置的奖项则多如牛毛。
艺术,是体现人类心灵的美好东西,是人类思想的升华,让人民通过艺术活动感受到美、感受到善、感受到正义。艺术应该是纯粹的、纯洁的活动,艺术如果和不当利益挂钩,被一些人用来谋取不当利益甚至非法利益,必然是对艺术活动的玷污,更是对艺术活动开展的损害。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民文艺发展方向。这种纯粹的文艺发展路线,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人民文艺的发展,让中国文艺的发展呈现出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为人民,和非法利益脱钩的路线,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文艺作品的艺术家。
文艺作品是纯粹的白色,而不当利益掺杂着对享乐的追逐,最人类良知的无视甚至泯灭,是纯粹的灰色和黑色。文艺作品沾染上灰色和黑色,必然让其作品的艺术影响力、感染力等受到严重影响,怎么让人民群众接受这样掺杂着个人欲望和利益的低俗作品。
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去30多年,在全国一片“向钱看”的浮躁气息中,文艺界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纷纷跳进了追逐利益的大海中。首先的流行歌唱,让一些用包装的方式捧红的歌手和经纪公司装的盆满钵满;而后就是电影界、逐渐发展到文艺创作界。低俗的电影、电视剧、低俗的文艺作品,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实实在在成为了利益追逐的工具。
捧红文艺作品、捧红作者,是获取不当利益最快捷的手段,也是捷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整体艺术修养虽然有所提高,但是都是在一定年龄上的中年人。真正年轻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判断作品的好坏以及艺术性,有困难,这就是他们受到各种引诱,盲目追逐名人想象的根源,同时他们也是这些低俗作品获取不当利益的最大金主群体。
让艺术作品回归艺术本质,让文艺界不在浮躁,是让中国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减少各种盲目的评奖,让虚名的泡沫去掉,艺术才会回归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