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层级高、不透明,一条高速公路获得“准生证”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环评等多个环节,其中涉及发改、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要盖几十个公章。
一位长期在交通部门工作的业内人士介绍,大的高速公路项目从启动到竣工,需要审批的事项在部委方面有几十项,在省内就可能有几百项,其中最重要、最艰难的是发改委的项目核准批文。核准这个项目,需要10多个前置条件,每个前置条件都是一道行政审批。其中最主要的是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部门的批文。国家发改委收到这些批文后,才启动行政审批程序。
这么多的部门,如果对接不好,轻则耽误时间,重则无法通过行政审批。很多企业老板自知无法搞定这些批文,就会寻找一些在部门有路子、有能量的官员帮忙,这就滋生了一批‘审批掮客’,因为高速公路利润巨大,这些官员动辄受贿上千万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的行业,而且缺乏系统、有效、周密的监管,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存在管理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形。
要想从有效遏制高速领域中频繁出现的腐败现象,关键还是要在于强化人大、媒体以及社会民众等各种有效监督,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使其从招投标告示到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最大程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