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清理5.5万人,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清理1.5万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四省已有10万余“吃空饷”者现形。从边上学边领钱的“娃娃官”,到现在虽经几轮清退,但仍触目的数字,“官仓鼠”顽症曝出不少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缴资金动辄上亿元。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摘自 人民网)
“吃空饷”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照样领工资,享待遇。现实生活中“吃空饷”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黑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区在人事、财务等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多次清理之下,“吃空饷”数据仍如此之大,现象乱生。判了刑的在吃,读书的在吃,去世了的也在吃,仅一个县三个月时间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188人,其中死亡人员147人,工作关系调出41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吃空饷”屡禁不止、久治不愈呢?
就目前关于“吃空饷”的处理态度,都是只要吃空饷者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原单位上班或是退还‘空饷’,基本上就可以既往不咎。此等处罚力度犹如隔靴搔痒,试想一下,如此低成本的违规又有几人不敢尝试呢?
吃空饷,就是侵占国家公帑,涉嫌诈骗,还貌似变相贪污,已经激起了社会的广泛痛恨。吃空饷的本质是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利,应该追究法律责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予以惩罚。基于此我们首先要加大惩处力度,对查处的个人及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除了严惩吃空饷的人,更要惩处导演吃空饷和为吃空饷者创造条件的人,正是他们的直接乱作为和不作为,才导致吃空饷现象泛滥。其次是健全权力监管机制,让权利在制度监管下运行。再次是建立完善编制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事管理。(文:孙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