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经费回到其科学属性

时间:2014-10-29 20:36:30 彩讯新闻网

 

  近日,7位教授非法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的新闻一出,引发巨大舆论反响。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各高校纷纷收紧科研项目管理,报销发票制度也越来越严格:有高校要求打车票报销需注明往返地;在会议差旅费的报销上,时间审核较以往更加严格;另有大学为项目开专用“公务卡”,采用非现金方式结算,每笔消费小票也需上交。(10月28日,《北京青年报》)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频繁曝出腐败问题,令人错愕。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科研项目变身“个人提款机”,本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教授蜕变为每天跑场子的“老板”,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更会侵蚀科学精神、消解创新动力。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近100倍。科研投入的增长,在近些年呈现出喜人景象,但与此同时,科研腐败和科研注水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媒体对科研经费的批评,最终指向的不仅仅是揭露和批判,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关切,呼吁完善的监管制度的出现。在这个意义上,《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出台,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通过约束少部分人内心的“小恶魔”。

  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生病的鱼越来越多,就不能不考虑水的问题了。面对易发、多发、高发的科研腐败案件,我们不仅要清除蛀虫,更要举一反三,在制度机制上着手完善。只管立项不管结项,只看名头不看内容的评价机制下,“造假账”、“开假票”永远难以禁绝。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不利的问题:第一,从项目审查的地方着手,通过匿名审查的方式提高公平性;第二,政策方面调整,从制度上明确参与人员不得从中获利;第三,加强后期管理,对项目的经费支出与成果进行严格监督。

  让科研经费回到其科学属性。科技经费管理要符合各类科研活动的规律和需求,更重要的是让科技人员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把自律意识落实到执行制度上来,科学规范地使用好经费,把人民大众的钱管好用好,使人民大众的钱为人民大众创造更大的效益。(文/金玲之女)

编辑: 来源:彩讯新闻网综合
0
上一篇:会议费不能游走在“灰色地带” 下一篇: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联系方式     供稿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闻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lianxiwomen@00107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