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31日说,今年以来检察机关依法立案查办了一批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受贿犯罪案件,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办11案11人,发改委价格司原领导班子多数涉嫌职务犯罪。(摘自新华网)
十八大以后,继刘铁男的落马,全国范围内共有11名现任或曾任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落马,仅仅发生在5个月内的事,发改委及其管理的国家能源局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个不过四五十人的司局级单位,几乎到了领导层全军覆没的地步,腐败率之高令人触目惊心。这不得不令人咋舌,为何反腐风暴涡旋留在了发改委系统这个点,是什么引发了发改委的腐败风潮?
不难看出,系统落马官员较多主要由于该系统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过大,不少官员都掌握了决定性的审批权和决定权,权力相当集中,特别是能源这一块,只要是一定规模的项目,都需要通过发改委系统打开‘大门’。况且发改委系统在内部制度设计中缺少制衡和审查机制,能源市场准入权的高度集中、审批流程的不透明,为手握审批大权的官员寻租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们能够对市场和社会运行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此,在各项利益的驱动下,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细菌,无形之中给腐败营造了最佳条件,官员一旦招架不住,那么权力滥用、以权谋私就出现了,从而违纪违法。
发改委11名官员的落马,对于整个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来说是一个警示,特别是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领导干部的管理。高度集中的权力造就了腐败的根源,这不仅仅是在发改委系统,这是大多数腐败案的通病。遏制腐败、铲除腐败就需要摸准命脉,把根源铲除,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唯有加大职能转变力度,简政放权需要更加“给力”,对权力的监督需要加强,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以及增加责任追究的强度,才能对腐败的发生360度无死角进行遏制。(文/回忆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