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据公开信息显示,梁滨是十八大以来首位被调查的现职省委组织部部长。(11月20日,《人民网》)
党的转变作风的一系列专项活动,不可能时时搞、日日搞、月月搞,而只能抓住一些关键节点。如何避免其他的时间成为监管盲区,如何让领导干部不产生侥幸心理,如何克服他们熬过一阵子的心理,让作风建设保持常态化,这就需要找准作风问题的根。
归根结底,作风问题,是一个人内在思想认识的反映,作风是思想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作风问题,牵涉内外两个向度,向内是人的思想认识,向外是人的各种行为。由此看来,作风是连接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中转站”,要解决一个人的作风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人的思想认识,简单说来,是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认识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强化内在修养,而这种修养,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系列行为得以强化。
我国古代思想家孜孜以求的追求内修其身,西方思想家则执着于对至善的追求,在这一点上,中西方达成了一致和共识。广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高尚的美德,把崇高品德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才能使作风建设常态化,才能让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最扎实的思想保障,在行为上演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这种“明”和“智”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是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种基本价值判断。抓作风,就要有这种明与智,进而强化常态化思维,在各项工作中体现作风建设。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防微杜渐,更好促进各级干部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文/浪漫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