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规定,阅读该阅览室图书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或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研究人员。(摘自《北京青年报》)
该规定一出立即招引热议,各种疑问纷沓而至,有网友发表留言说到:“借阅历史文献书籍,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这到底算哪门子规定?”,“平等接受教育是每个人都该享有的权利,任何单位都不能肆意剥夺”。
初看该新闻时,也忍不住表示震惊,首都图书馆这是哪借来的豹子胆儿,竟敢做出如此史无前例的举措来?在国家大力鼓励全面阅读的浪潮中,此真乃为“空前绝后”之举。首都图书馆缘何要做出如此规定?对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称,古籍等许多历史文献都很珍贵,制定此规定是为了减少书籍使用频率,保护古籍善本。同时,古籍等文献内容相对较为专业,一般提供给有科研需求的研究生、博士或专业研究人员用于学术研究。
看来首都图书馆也算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古籍很珍贵,妇孺皆知。图书馆的答复也不全无道理,但总感觉有几分欠妥,古籍固然珍贵,保护古籍善本也不难理解,但为了减少书籍使用频率以保护古籍之方式实为令人瞠目结舌,想必借助复印或电子版就可加以解决的问题,首都图书馆也理应知晓吧?
由此,笔者虽不敢苟同首都图书馆之见地,但当下这个文凭时代,诸如报考公务员、企业应聘、提拔干部职务等活动中文凭着实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社会中如此多的行业乃至到相亲找对象都看重文凭块“敲门砖”呢?不得不承认,学历作为一种真实有效的证明文件绝对意义斐然。学历虽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大多比学历低的人知识范围广,个人修养和素质也相对略高些,正基于此,笔者以为,首都图书馆看文凭之行为,其并非是要剥夺广大民众的阅读的权利,而考虑更多的可能是高文化水平、高素质修养的读者在保护珍贵文物的态度上会更严谨和细致的缘故,因此也能更大程度地利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
当然,保护古籍之初衷毋庸置疑,但倘若在具体实施方法能更周全一些,始终努力贯彻并落实好“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为民理念,方能真正焕发和彰显出其本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