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入选清华“自强计划”的优秀农村学子,最高可降65分;获北大“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最高可获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这些举措,点燃了一大批寒门学子圆名校梦的希望,也助推了教育公平前进的步伐。
考大学曾一度被视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举。直至大学扩招以后,大学录取率逐渐上升,但农村考生并没有因此而更多地迈向重点大学的大门,相反其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状态。难道真的有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难道城里的孩子真的比农村的孩子更出彩吗?毋庸置疑,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今高考体制下,用同一张试卷、同一评价标准衡量来自于不同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优劣,横跨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巨大的公平沟壑显而易见,而此次各高校的降分政策无疑正是对这一鸿沟的填补。我们深知教育公平这项浩瀚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倘若以后有更多的力量不断参与进来,必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校开通了“入学绿色通道”,但怎样确保招生评价的公平;怎样让实惠真正福泽到农村学生身上?是相关高校和教育部门在实践中应当正视的问题,防止好的政策变形走样,防止一些权力的拥有者攫取机会,又兴起诸如假加分证明材料、假农村户口等教育造假风波,最终使得寒门学子被拒于名校千里之外。让教育造假暴毙在公平的阳光下,把公平的雨露洒向城市的每一幢高楼大厦,也让它亲吻每一寸田间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