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针对部分基层干部“上班到岗点卯、下班走人回城”等现象,各地深入开展整治干部“走读”,让干部安心“住读”,不再当“候鸟”。(9月23日,《人民网》)
乡镇干部不坚守岗位,“早出晚归”的“走读”现象,是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严重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此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各地各出巧招整治干部“走读”,归根到底不外乎三种方式:一是健全制度、实行奖惩,让干部不能“走读”;二是严格督查、及时通报,让干部不敢“走读”;三是改善条件、丰富生活,让干部不愿“走读”。通过实施以上三种整治办法,各地的“走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要让“走读”变“住读”不是一阵风,而是成为一种长期坚持的习惯,还需将三者有机结合,方可药到病除。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围绕“怎么住”、“住下后做什么”以及“如何监督坚持”等问题,修正和完善相关制度,为解决干部“走读”问题提供刚性保证。其次,创新督查方式和督查内容,确保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执行,增强了干部克服“走读”思想的自觉性,使广大乡镇干部能时时警醒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最后,在抓好制度建设、加大督查力度外,注重改善乡镇住勤环境,丰富干部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共和学习,让晚上住勤成为凝聚干部人心、提高干部素质、增进干部团结、活跃文化气氛的有效载体。只有将刚性约束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才能从制度上确保干部不敢“走读”,从内心上不愿“走读”,“走读”最终才能真正变为“住读”。(文/云天)